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健康知识

健康提示 ——11月,这些疾病高发,请注意预防!

2023-11-06 16:14     来源:梧州疾控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根据梧州市疾控中心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预计2023年11月
以下这些疾病发生风险高
请注意预防!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高

重点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出入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勤洗手、用公筷、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积极接种疫苗:请尚未开展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3岁及以上人员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尤其是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已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可以选择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要搞好。

有发热、咳嗽等不适及时就诊。

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2
流行性感冒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高

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


预防措施>


打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医务人员、年幼者、孕妇、老人、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应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多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常通风:室内多开窗通风,流感高峰期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午检:托幼机构及学校等集体单位进行体温测量,若发现师/生发热,应让其戴口罩并及时就医、居家休息



3
支原体肺炎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高

重点场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

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4
手足口病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中

重点场所:托幼机构、游乐场所等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尽量少带小孩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电影院、游乐场、公车、医院等,外出回来及时洗手消毒。

要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的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要经常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服被褥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

要关注小孩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立即送诊。

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生。



5
登革热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中

重点场所:社区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安装防蚊纱窗及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防蚊液等。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群众外出游玩应尽量着长袖衣长裤,使用驱蚊防蚊剂,防被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到疫区。如有发热、出疹等不适,及时就医

不要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8:00-10:00、16:00-18:00)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清扫卫生死角、积水(室内瓶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积水,室外坑洼、树洞、竹筒等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6
猴痘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中

重点场所:男男性行为人群


预防措施>


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

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7
感染性腹泻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中

重点场所:学校、养老、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


预防措施>

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到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就餐。

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患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住所要开窗通风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避免污染生活饮用水源。




8
食源性疾病



关注程度:★★★

风险等级:中

重点场所:食堂、餐馆


预防措施>


切勿采摘、购买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植物、野生菌食用。

生食的瓜果蔬菜要用流动洁净水清洗干净。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不要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场所进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

餐饮服务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各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易腐败变质的食品放冰箱冷藏妥善保存。

不用饮料瓶等食品包装盛装非食用液体,洗涤消毒等外用物品和有毒有害物品做到标识明显且与食物分开存放。

市民在就餐后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身体不适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养老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加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



疾病在于预防,

请大家千万要记住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